相关推荐: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117期
1.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不只是研究人的外显特征,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
(资料图)
A、D两项说法正确。因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C项说法正确。因为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
ACD三项说法均正确,故本题选择B。
2.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主要取决于刺激本身的性质。无意注意是不由自主产生的,却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等。张老师穿了新衣服属于刺激物本身的新异性引起的无意注意。故A选项正确。
B选项,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张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说明学生并非有意等待张老师的到来,也就是这种注意本身是无目的的,不属于有意注意。
C选项,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以及任务的熟练和系统化。关注到张老师的着装既不是直接兴趣也不是熟练和系统化的任务,因此与此项无关。
D选项,干扰项。
B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项。
3.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包括间接性与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抽取出来,对其本质属性加以概括。二是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通过思维的概括反映,人的认识就能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现实中推知过去、预见未来,使人的认识范围更加广阔和深刻。故D项符合题意。
A选项,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如生理学家从狗的唾液分泌而推断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
B选项,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加以反映,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如人类对于宇宙黑洞的认知,是通过思维的间接性,利用建模等方式来认识黑洞。
C选项,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作出某种预见,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4.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状态分类。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例如,一个人在单位受到领导表扬,觉得心情愉快,回到家里会同家人谈笑风生,遇到邻居笑脸相迎,走在路上也会觉得天高气爽。题干中提到“带有渲染作用”,“持续而又很微弱”,指的是心境。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题干中“持续又微弱”,与题意不符。
C选项,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一般指意外情况下的高度紧张状况,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等。题干未体现高度紧张这一特征,与题意不符。
D选项,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心境属于情绪的状态,不属于情感。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B。
5.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为5个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可知,较低层次需要的基本满足是高级需要产生的基础,因此,C选项正确。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A和B选项错误。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因此D选项错误。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
6. 【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具有独特性,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他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性格受社会影响大,可塑性强,性格特征表现较晚,有优劣之分。
C选项,气质与性格相比,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D。
7. 【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现实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对客观现实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反映,并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现实,进而创造出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形象,以此推动客观世界向新的方向发展。因此,选项ABC表述正确。
选项D,心理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心理反映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ABC。
8. 【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教学难点是指那些结构复杂抽象、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知识、技能与方法。教学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基础;二是新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新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解决教学难点问题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入点。题干中学生对旧知识理解不透彻,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的教学难点是属于第四种难点类型,因此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所以要首先复习旧知识。故此题表述正确。
9. 【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的区别。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人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有一定的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因此,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的区别在于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不同。故题干说法错误。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④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⑤运用多重编码,提高加工质量。
⑥注意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