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孔德淇 江伟欢 高亮
5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海龟日。当天上午10时,“保护生态,回‘龟’自然”主题活动在海龟湾举行,来自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东供电局的志愿者与周边群众一起清理近岸海洋垃圾,守护海龟栖息之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驯养中心被群山环抱,环境宁静优美。
海龟湾位于南海之滨的大星山南麓,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海龟的“最后一张产床”。这里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海龟自然保护区——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年,保护区成立时设备简陋,只能将被救助的海龟暂养在面盆里,每天人工肩挑背扛更换海水,到了冬天则要砍柴烧火为海龟取暖。直至1992年,这里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助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突破人工繁殖技术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运维人员深入海龟保护区开展常态化用电检查,及时掌握其用电情况。
倘若依靠自然的繁育方式,海龟的存活率仅在千分之一左右。保护区2008年上马人工繁殖项目,2010年确定场地,砌围墙、建池子、设计人工沙滩。等到2015年,有海龟来交配,但是不产卵。
“没有教科书,没有老师教,因为整个亚洲大陆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这一个。”保护区技术员李满文回忆,他和另外两位同事琢磨了好久,养殖池的水温控制在26℃左右时,海龟活跃性变高,食欲增加,成长的速度变快,雌龟也更容易形成卵泡。
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我们的海龟,常年在这里圈养,如何控制温度?”站在这个问号背后的,除了保护区,还有供电部门。
平海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向科普馆负责人了解海龟的生长情况及繁育用电需求。
李满文和同事们在龟池边搭大棚、打钉子、铺塑料膜,同时向上级单位争取购入多套调温装置。虽然当时保护区已实现设备电气化,但随着旅游业发展,酒店民宿用电量增大,跨海部分线路高负荷现象十分突出。
惠州供电局积极响应保护区诉求,投产110千伏港口变电站,新出4回110千伏线路,完善港口片区电网架构,并进一步优化海龟保护区所在线路运行方式,将保护区割接至新出线路,大大缩短了供电半径,实现线路之间的联络转供,解决了用电难问题。
得益于多年技术攻坚和可靠电力支撑,终于在2017年7月,5只海龟成功产卵20窝,孵出稚龟743只,标志着我国成功攻克了海龟人工繁育技术难关,填补了空白。2022年,绿海龟稚龟孵化数量再创新高,突破1800只。
近几年,海龟保护区所在的双月湾成为大湾区各地游客的打卡胜地。但与此同时,野生海龟踪迹也逐渐稀少。
“以前,这里是个小渔村,村民打鱼为生。”彭志康是土生土长的港口镇人,在这片沙滩旁生活了大半辈子,小时候经常看到海龟在沙滩出没。前些年,彭志康在距离海龟湾海岸线6公里的东山海沙滩游玩时,留意到一只受伤的海龟“搁浅”在沙滩上。夜色已深,他赶忙跑过去将海龟抱回家里,整整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骑上摩托,送去保护区。
见到海龟,赶紧报告保护区,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在保护区的大力宣贯下,几乎没有当地人不知道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必须保护好。经过保护区两年多来的悉心养护,救助的海龟经评定符合野外生存条件,在彭志康和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成功放归大海。
彭志康的另一重身份,是惠州惠东供电局平海供电所配电运维班的老班员。他和供电所同事负责这一带的电力运维。随着旅游区发展,一座座酒店民宿拔地而起,一到旺季都会爆满,导致用电负荷骤时攀升。“海龟保护区处在线路末端,供电不稳定,经常受到影响。”彭志康说,人和龟的用电需求,都要保障好。“现在,游客很少有机会抱怨用电不稳定。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产卵多了,我们很高兴。”
现在,彭志康每个月都会来到保护区例行巡视线路,站在熟悉的海滩上,眺望一望无垠的大海,等待那只被救助的海龟结束漂泊,洄游到这里繁衍后代。
(图片由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