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前不久,美国空军采办负责人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将不打算采购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这一表态被不少媒体解读为该项目已在事实上被放弃。
在当前美国推进的高超声速武器项目中,“空射快速反应武器”是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很可能率先形成战斗力的一个,但在此前对其进行的7次试验中,仅有2次成功。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美国为何在高超声速武器研发领域陷入窘境?请看本期“热点兵器”解读。
技术研究起步很早,却一直“华”而不“实”
美国是最早开展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美国空军开始涉足高超声速技术的研究,后来相继研究出X-15、X-30和X-43高超声速实验样机。对“X”系列飞机的研制,让美军深刻认识到高超声速技术在军事上的广阔应用前景。
不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技术没有明确的作战需求牵引,只存在于“样机”“实验”范围内,高超声速武器依然只是“X”档案中的技术畅想,直到“9·11”事件的发生。
2002年,美国政府发布《核态势审议报告》,提出“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概念,也就是所谓的“一小时打遍全球”理论。应用高超声速技术、研制高超声速武器,成为实现这一构想的首要选项。
为尽快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美军选择了同时研发两种截然不同的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路径:“火箭助推—无动力滑翔”(以下简称“助推—滑翔”)式导弹和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这个选择,奠定了20多年来美国高超声速武器研制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