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钥匙、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球约有43%的自动驾驶发明专利来自中国。
据工信部统计,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
(资料图)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版图中,长沙是不可忽视的重量级选手。
就像是哪吒长出了“三头六臂”,长沙正将自己打造成“智能网联汽车第一城”,成为“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一
和哪吒一样,长沙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其实有着“先天不足”。
和珠三角、长三角的城市相比,长沙在车联网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区位和资源禀赋等方面都不占优势。
2018年8月16日,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江智能)成立,国家智能网联(长沙)测试区在湖南湘江新区开园。今天,刚好是湘江智能的五岁“生日”。
当时的情况是,广东有车联网相关企业5500多家,而湖南仅有800多家。
数据来源:工商管理部门数据统计,赛迪顾问整理,2018年12月。
长沙没有代表性的企业,从国内其他城市招商也没有特别好的标的。经过论证,长沙将破局的切入口,瞄准行业研发缺乏自动驾驶无人车测试环境的痛点,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测试区,以“筑巢引凤”的方式,从零开始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先天不足,后天来补。长沙要后来居上,就必须在“硬件”配置上展示出独有的优势。
“打造技术先进、产业配套、国际领先的智能系统创新园地。”作为中部制造重镇,长沙敢想,更敢干。湖南湘江新区将智能系统测试区,作为国内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5G覆盖范围最广的测试区来打造。涵盖228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有3.6公里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为当时国内独一份。
智能驾驶测试路段。湖南湘江新区供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测试区开放不到半年,就被工信部授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正式跻身“国家队”之列。
2019年9月6日,知名汽车轴承供应商德国舍弗勒集团,将其智能驾驶领域独资公司和大中华区第二家研发中心落子湖南湘江新区;仅仅时隔4天,9月10日,华为也将目光锁定长沙,携手湖南湘江新区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
良好的开局,为长沙进军“智能网联汽车第一城”树立了信心。
二
随着智慧公交、智慧高速、自动泊车、智能系统检测实验室等重点项目纷纷落地,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智能驾驶第一城”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可触。
五年时间,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长出了“三头六臂”,拿下了多个“全国首次”“全国首个”。
第一个“头”是国企平台。作为长沙和湘江新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平台,湘江智能主要负责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规划、建设和运营。湘江智能形成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主,产城开发、产业投资为辅的“一主两辅”三大业务板块,建设运营了全国规模领先的智能网联新基建,打造了智慧公交、智能环卫、智能重卡等一批应用场景,形成了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车联网运营服务、智能驾驶系统集成及终端三条业务产品线,自主研发了T-Box、V2X协议栈等产品。
第二个“头”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2022年,长沙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构建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允许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全无人应用示范、全天候运行。湖南湘江新区从路权开放、产业政策、运营政策及监管体系等多个方向同时发力,打造国内运营范围最广、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功能型无人车应用示范城市。
第三个“头”是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是长沙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重要物理载体,目前已吸引百度、中国汽研、舍弗勒、吉林大学长沙研究院等90余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累计产值约60亿元。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作为长沙市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湖南湘江新区十大百亿产业项目,目前智联科创园孵化基地一期已经封顶,二期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预计到203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1000亿元,常住人口12万。
而“六臂”,就是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拿到的多个“第一”。
2016年以来,长沙以湖南湘江新区为重心,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长沙是全国唯一获得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仅次于“北上广深”,长沙位处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其中长沙在“政策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融合发展支撑力”等评价维度相对最强;
2018年,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正式建成,是国内首个全无人全天候不间断封闭测试场,1232亩的测试区,面积超过100个标准足球场,五年来为百度、京东、路特斯、上汽、广汽、中车、大疆、希迪智驾等70余家知名企业的200多个车型开展了8000余场测试,测试总里程达30万公里;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实验室。湖南湘江新区供图
2020年4月19日,由湘江智能与百度合资公司湖南阿波罗智行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正式向长沙公众免费开放试乘,成为全国首个面向公众开放试乘的量产Robotaxi车队;
2022年12月,湖南省指定56.1公里高速公路路段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道路,成为当时全国开放高速公路测试里程最长道路;
长沙正加快申报第五块国家级牌照,审议通过了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细则5.0版本,正在向工信部、公安部申请全国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恰逢其时。
首期规模5亿元,湘江红土智能产业基金成立,通过基金助推产业链招商,强力带动智能网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智能网联产业添“资本载体”;
研发费用超过200万元、采购设备总额3000万元以上、购买工业厂房(自用)……均有相应补贴!湖南湘江新区出台《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企业入驻、人才引进、场地租赁、研发投入、活动举办等多个方面进行补贴,“一揽子”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三
1969年,人工智能专家约翰·麦卡锡在《电脑控制汽车》一文中,描绘了自动驾驶的美好蓝图——只要输入目的地,汽车就能自动前往,在休息区停留、根据路况加速等指令也能实现。
从甲地到乙地,自动驾驶要过四关——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决策规划、运动控制。每个环节都要解决硬件、软件问题,充满了科技含量,这就是汽车的智能化。同时,自动驾驶涉及的人、车、路等交通要素还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网联化。
智能浪潮,奔涌不息。
要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还面临技术和成本的诸多挑战,如感知局限、长尾场景应对难度大、与智能交通系统融合不充分等。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好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长沙模式”?
湘江智能协助政府搭建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和政策规划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新基建项目聚集资源,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建设“车路云网图”一体化智能网联园区体系,搭建智能网联公共服务平台,助力长沙智能网联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形成了智能网联产业培育“政府+国企平台+生态企业”的“长沙模式”。政府端制订规划、政策、行动方案,国企平台端搭平台、聚生态、促发展,生态企业端开展产品研发生产,三者相互赋能、优势互补,探索集多元智慧场景示范、产业生态引擎、人文科技新城为一体的产城协同园区建设模式。
“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两年来就是在‘蹲苗’。”湘江智能相关负责人将扎实的技术研发类比成“蹲苗”,只有这样产业发展才能“根部下扎”。
希迪智驾的发展,就是“蹲苗”的成果。2017年,出国30多年、供职于德州仪器的马潍,感受到了国内创新方向的新变化,和集大学教授、连续创业者、投资人等诸多身份于一身的“大咖”李泽湘合作创业,创立了希迪智驾。
但是,汽车产业的特点是又长又宽。做零部件?想要挤进车企的供应链非常难。造整车?进场动辄需要百亿资金。最后,他们选择从自动驾驶切入,并将赛道定在了卡车,而非热度极高的乘用车领域。数年过去,他们又将眼光瞄准矿卡,往下聚焦更加专精的细分领域,坚定勇闯“无人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厮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稳扎稳打过程中,我们做别人做不到的产品,才能在这种‘厮杀’中显得游刃有余。”如马潍所言,一个企业尚且如此,一个产业更是这般。
四
五年磨一剑。
湘江智能从当初单一以测试区运营为主,到现在以智能网联、产城建设与运营、产业投资等多业并举;从纯粹的政府平台型企业,到现在兼具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平台型综合服务商;从运营一家创新引领的科技公司,到建设一座“双新双融”的产业园区;从一家企业成长为一整条产业链的核心……湘江智能的蝶变,不断引领着长沙智能网联产业的腾飞。
目前,长沙已形成了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的智能网联产业聚集区,并在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多技术领域均衡发展。据悉,长沙已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整车、算法、芯片、大数据、通信导航等生态链上下游企业360余家,年产值逾8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据估算,到2030年,长沙有望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规模达1000亿元。
高度的聚集,碰撞出一次次奇妙的“化学反应”。未来,湘江智能将创新智能网联汽车落地场景——智慧物流、无人配送、无人出租车、无人清扫等等,将智能网联产业成果送入寻常百姓家,让民众都能够切实感受智能网联产业带来的成果服务。
在湖南湘江新区街头,自动驾驶出租车随处可见。湖南湘江新区供图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正当时。
回顾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每一步,创新与领先态势相辅相成。企业披荆斩棘、政府保驾护航、政策加码赋能……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一个极具科技感的时代,正向我们迎面走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肖芳 彭培成 尹玮 刘丹;校读: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