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文化产业保险的市场有多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分类,这个“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我国的文化产业更是蒸蒸日上,截至2022年年末,我国文化产业资产总计为31.59万亿元。2022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55万亿元,实现利润1.27万亿元。其中,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6个核心行业的文化核心领域营收10.34万亿元;包括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3个行业的文化相关领域营收6.21万亿元。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包含广播电视集成播控、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等16个文化产业小类的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5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快于全部文化产业5.7个百分点。
规模如此之大、增速如此之快的一个产业,孕育着巨大的保险商机。但面对这样一个产业,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却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诚然,对保险业而言,文化产业的风险可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暂不说文化新业态中蕴含的风险,就是图书库存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板块,就有着诸多难以把握的风险:图书怕火也怕水,火灾和水灾的打击常常是难以挽回的;图书还面临着受潮、发霉和虫蛀的风险;更复杂的还有图书贬值和滞销的市场风险。
洪水和火灾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一旦发生,损失巨大,触目惊心;管理不当则有发霉和虫蛀的可能;图书贬值和滞销造成的损失则不易估量,且容易引发道德风险。比如,受困于图书滞销的投保人可能会纵火焚书以骗取保险赔偿。这些风险一旦超出保险公司的控制,保险公司必然要考虑得更多,最终导致供求“双冷”。
保险经营依靠大数法则,越是供求“双冷”,风险单位越少,越容易出现逆向选择风险。而保险公司设定较高的费率,导致一些风险低、管理良好的书库远离了保险,而一些风险高、管理差的书库愿意承受较高的费率,渴望获得理赔,最后再次推动费率提高,形成“死亡螺旋”。
面对如此大的文化产业,保险业该知难而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保险业应该与其他行业企业合作,制定行业风险管理标准和风险管理流程,让行业生产少出事乃至不出事,将该行业的风险彻底降下来,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大幅降低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应用足风险管理的各种手段,把那些无法防控的风险用保险的形式分散开来,以保险金进行经济补偿。一言以蔽之,要把具备承保、理赔、投资功能的保险业,做成助力产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社会治理的事业。
不难看出,在文化产业风险较难把握的情形下,文化产业保险的突破口是人才和技术的集聚。以书库保险为例,市场上应该有保险公司集聚真正懂得书库风险管理和图书市场的人才,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专家团队、管理专家团队和法律专家团队,协助各类书库把防控风险的工作做到极致;同时,提供物美价廉的图书保险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作者系本报专家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